第(2/3)页 “......臣不敢劳烦长公主。”赵戈受宠若惊,“行军旧疾,臣养养便好。” “李必,宣几名御医。”沈渊面露关切,“让他们先留在公主府,务必调养好赵爱卿的身体。朕重重有赏!” “微臣谢主隆恩。” 昨日宣医是罚,今日就是赏。 君恩莫测......皇上如何待他,全凭长公主心情。 赵戈走后,李必悠扬的嗓音传遍宣明殿:“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启禀皇上:臣吏部尚书‘周勉’,有本启奏。” 一名穿着深褐色官服的老臣站出来。 沈渊:“周爱卿讲。” “臣近日负责在‘天子门生’中选拔官员及考核,已有进展。” 周勉从袖中抽出几封卷宗,李必呈到皇帝跟前。 “皇上,新秀官员的家室,臣都曾一一亲自到访过。当今天子‘重孝道’,这些门生也皆有双亲的‘荐子涵’。” “其中最当得起‘贤孝’二字的,当属出身寒门的‘状元郎’窦斐。他父亲久病在卧,状元郎自打五岁时便侍疾,迄今十多年。他帮衬母亲耕田、放牛、卖布,时常在夜深人静借着月光读书。日子虽清贫,但其母并无苦相,其父精神奕奕,可见状元郎乃孝中极品。” 周勉说这话的时候,好似发掘了瑰宝般两眼放光。 皇帝颔首,眼眶倏然泛红,“先帝弥留那段时日,朕还尚小,都是皇姐不眠不休的侍奉先帝。整整三个月,皇姐消瘦的只剩骨头。记得有一夜,朕做了噩梦,缠着要皇姐抱,皇姐便一只手抱着我,一只手喂先帝喝汤药。自此,朕心中种下了‘以孝当贤’的种子......皇姐,那段相依为命的日子,你可还记得?” “......啊?”陆小仙正感动着,冷不丢撞上沈渊的大脸。 “......我当然记得,我这辈子都不能忘。” 陆小仙拿帕子拭泪。 年轻的帝王缄默的看她一眼后,扭过头去。 “状元郎为父侍疾十多年,是个能担大任的!周爱卿,朕相信你的眼光。窦斐不日就职‘大理寺录事’,周爱卿看着安排,误要亏待了我朝的‘孝子贤官’。” 寒门出身的状元郎,一无背景,二无帮扶,从九品基层做起,才是天子惜才! 若一把将窦斐提到“大理寺少卿”的位置,朝中多少双含着妒火的眼睛盯着,无异于将人架在了铡刀上。 这其中的门道,周勉比谁都清楚。 “臣替状元郎,谢过皇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