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派是所谓的温和派,在激进地完成了对“激进分子”的镇压后,他们便希望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通过与贵族合流、与王权和解来实现本派对政权的把控。】 【另一支,则是由136名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的议员,组成的吉伦特派。】 【他们主张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完成革命、实现平等。】 【在他们看来,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则必须要掀起一场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盾。】 【吉伦特派对战争盲目乐观,认为发动一场可以轻松取胜的战争,就能将宫廷和叛国分子的嘴脸暴露出来。】 【只要法国能在他们的带领下,赢得一场速胜,就能铲除那些,“对特权无限惋惜,痛恨平等的贵族”,最后再将权柄牢牢地攥在手里。】 “这些人的想法还真没什么问题,只要能打赢战争就好了。” “是啊,只要能打赢战争就好了。” “不过看这样子,他们好像没有打赢战争。” “历史啊,真是巧合,国王和吉伦特派的人,想要实现的目标完全相反,结果却各怀心思地走到了一起。” 【于是,在王室与吉伦特派的共同推动下,法国一步步地,走向了战争!】 【1791年8月24日,经王后的多次请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联合普鲁士发表了一份,恫吓性质的《皮尔尼茨宣言》。】 【随后舆论逐渐发酵,在吉伦特派的有意引导下,法国民众开始变得焦躁不安。】 【人们普遍认为,这份《皮尔尼茨宣言》无异于侮辱与战争宣告。】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立法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打击流亡者与反抗派教士的法案。】 【国王也顺势而为,极力迎合吉伦特派掀起的反奥舆论,应议会所请,同意向德意志诸侯发出最后通牒。】 【在宫廷的默许下,布里索的朋友们,和拉法耶特的支持者,占据了巴黎市政和内阁中的机要位置。】 【主战派开始逐渐控制,对外战争所需的所有部门。】 【吉伦特派的报刊,也停止了对宫廷的攻讦。】 【战争越来越近!】 【1792年4月20日,国王路易十六御临立法议会,建议向“匈牙利和波西米亚的国王”宣战。】 【这就是说,法国只是向奥地利宣战,而不向整个神圣罗马帝国宣战。】 “还能这样?” “是啊,还能这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