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想法-《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第(1/3)页
第245章 想法
郑林楚不可能不清楚薛家目前的状况,但还是提出如此建议,显然是有提前考虑过银子的问题。
银子不够,当然是向别人借喽。
而能将银子借予薛家的,除了她,似乎再无他人了。
最后便是郑林楚主动借给薛家二万两银子,让他们建养殖场,并且还能帮忙联系猪仔与母猪。
为啥有母猪呢?
这也简单,以后薛家要养殖的猪仔数量必然极多,全都去抓的话,不仅费银子,而且如此大量的猪仔,时间内还真不容易抓到,哪有自家养母猪方便又省银子。
毕竟这是长期的营生,不怕猪仔过多。
人家银子都提供了,且还能帮着联系货源,最后还接收全部产出,这是白送的买卖,薛家哪有拒绝的道理,便是欣然接受。
拿了银子,这养殖场很快便轰轰烈烈地动工了。
养殖场建立的位置便是离山林较近的地方。
自家似乎只要为她跑跑路,便能在家坐等着银子从天而降,简直就是天上掉馅儿饼的大好事。
所需的番薯渣、麸糠,以及最重要的银子,全都由郑林楚提供,且前期还需她帮忙联系,售卖也全由她兜底。
如今百姓们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了,最艰难的便是田地不够,粮食的收成不足,百姓们吃不饱。
为何会内心不安呢?
自家为了挣更多银子,眼睁睁地看着大量的百姓仍然衣不覆体、饥不饱食,在生死之间苦苦挣扎徘徊,而不对他们施以援手。
想到十几万亩番薯地每年能给自家带来的几十万两银子的收益,众人自是胸中一阵澎湃,兴奋到做梦都能笑醒。
一亩几千斤的粮食呐!
尤其是在看到那些来做工的流民以及家中较为穷困的百姓们,一个个面黄肌瘦的,一看就是长期食不果腹造成的。
就如同此时的薛家众人,吃完了饭,无事可做,便聚在院子里侃侃大山、聊聊趣事。
这对百姓们而言,就是能救命的东西。
其实吧,说起来是薛家自家建养殖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