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处境-《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第(2/3)页
孙氏摇摇头很是感慨道,“这话说起来可就一箩筐都说不完喽。”
此前她从未想过,自家招些流民竟然还能损害到这么多人的利益。
薛琅静生怕她说到伤心事,便赶紧转移了话题,“孙奶奶,您咋知道这么多事呢,咱都不知道这些。”
当然了,更多人感谢自家,对她来说总是好事。
往常还只是与番邦国家摩擦不断而已,可自年初开始,那番邦国家里最为强大的魏国就不断攻打咱们,而且尤为激烈,所以朝廷要大量征丁呐。
“哦?这话怎么说,人家害得你们招不到劳力,怎得还感谢人家?”薛琅静更是不解。
或许是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孙氏那是越说越是怒火丛生。
“其实,这事说来说去,归根究底还是一个穷字闹得!”
最惨的还是那些家里没啥田地,或是人丁众多田地又不够的人家,种出的粮食交完了税赋就没剩下多少了,根本不够吃,只能舍了一切当流民去,少了这高额税赋,好歹能混口饭吃。”
又听孙氏道,“可这些人都当流民去了,自然就被消了户籍,不占户籍也就不用被征丁了呀,这本该摊派到他们头上的兵丁,可不就被分给咱们这些在籍的百姓身上了么。”
就听那在灶前烧火的孙氏叹了口气,“哪有啥恨不恨的,人家又没做啥伤天害理的事,再说,也不知道所少人家感谢薛家呢,哪里还能恨啊!”
“唉,说来也是咱百姓不幸呐,这些年来各地反贼起义不断”,说到此,便见唐氏嗤笑道,“呵,说是反贼,可谁不知他们都是些走投无路的流民呢,若真能吃饱饭,谁愿意干这种杀头的事呐,活着不好么?”说着还问向她。
虽不知一个老太太为何能知道这么多大事,但她朝自己问了,薛琅静自然点头附和。
幸好自家不用被征丁,爹和伯父过了征丁的年纪,而两位姐夫是招赘的,也不处于征丁的行列。
事情还能有多复杂?
“我老婆子哪里想知道这些,我还巴不得啥都不知道,只知道咱楚国国泰民安呢。还不是上头派人来挨家挨户地宣传么,好理直气壮地把咱的男丁都招走。”
说到这里,孙氏更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她们做的不是好事么?怎么会害了人呢!薛琅静想不明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