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时候,林舒晴就想到了。 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里独自美丽的朵,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番邦人带来。 林家的新年就在林舒晴的一点点的筹备,一点点的打算种度过。 过了正月十五,很快就是春天,春耕的日子也快到了。 地里干活的伙计火急火燎跑林舒晴院子里喊着:“姑娘,姑娘又有好多人不干了,您看着可怎么办啊?” 林舒晴还在屋里整理账册,被这声音吓了一跳,手中的沾了墨水的毛笔差点儿掉在册子上。 “不急……” “可姑娘,这田里种地的人已经没几个了,姑娘要不跟县令大人说一句。” 想起郁仲培那张脸,林舒晴摇摇头,想了想还是算了。 她去找郁仲培虽会答应这件事,可会欠别人一个人情,还得被他追问半天。 “那些人去别的地方也有一个好的归宿,我们地里的油菜已经开了,收割也用不上那么多人。” “缺人,再招便是了,那些留下来的,是要多发些银子还是粮食,你们问他们去。” 自打入冬以后,她向郁仲培提供的计策就在昔归县实行。 效果自然是显著的,周围的郡县也争相模仿。 再加上上面的人派粮过来,流民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县令那里的条件开的比她好一些,她这里主要是给些粮食和间茅草屋住。 多的她也给不了。 郁仲培身为县令,有上面财务的支持,给的银子多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干满半年就给户籍。 逃难来这里的人,有了户籍便能安家落户,堂堂正正有名字。 再也不用流离奔波,还有自己的田地,说不心动,那是假的。 一时间,昔归县各处的流民都涌向了县衙,纷纷要求帮忙。 要说变化,倒是不小。 昔归县有一块塌了很多年的城墙,林舒晴每次进出门都要看到它,如今已被修整得整齐。 河堤上,有挥着长竹竿赶鸭子的人。 山野上,有一排一排整齐的作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