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着急的程大位-《大明小状元》
第(2/3)页
……
国子监的学子们对乡村小学其实也是可以出一些力的,不是要社会实践吗,除了在南京六部以及地方府州县实习外,去乡村的小学教学也可以被当成一种社会实践。
国子监里面的很多学员都已经有举人功名了,教一些乡村的小孩子,别说举人了,秀才都可以教。
这也不仅仅算是他们的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让他们多多了解,接触实际,观察农民的衣食住行,了解百姓的生活、生产情况,受教育情况,以达到“察民性好恶以知风俗美恶”的教育目的。
这些对他们都是有帮助,国子监的学生出来后都是要去某一地任职的,要是连基层百姓的情况都不清楚,那还当什么官?
当官不就是为百姓服务,为大明服务,若是你搞不清你服务对象的真实情况,那就是睁眼瞎。
……
这只是南京国子监的一些实践计划,关于南京刑部,他也有很多想法。
方才彭锦问起地方巡视的事,他说从小地方做起,这个小地方也就是县里和乡村里。
刑部的官员们下地方在巡视一个县里刑狱案件的同时,还要发挥一定的督促作用。
这督促就是让县里增大乡村老百姓们的普法程度。
但是普法的前提,还是要百姓们识字,所以说,他迟迟未将改革推进的原因,其实也有一方面就是因为教育要走在前面。
而他又身兼国子监祭酒,其实有些时候,他也在寻找一个度,能彻底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而又不冲突。
……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刑部和国子监的进展都还不错,可就是因为都不错,他才有了更大的心,不过海瑞也一直提醒他别把步子迈太大从而前功尽弃。
他在刑部呆了两个时辰就准备离开,在离开之时也碰到了一些其他六部的官员。
那些人现在对吕渭纶都是既恨又无奈,表面上跟他亲切的打招呼,背地里还不知道骂了多少脏话,还是因为他才有现在六科给事中管的那么严。
他那刑部的考核制度也渐渐被其他部门跟风,弄得整个南京六部都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改革。
可那些官员们也无奈,为什么无奈,还是因为王公公算是默许了,这南京六部的事,哪一件能瞒过他的眼睛?
可他却没一点说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