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玉这东西,盘玩出来的包浆和传世自然氧化成的包浆是不同的。 玩出来的玉器包浆是,油,润,亮。 传世留下的包浆是,干,淡,透。 若是将这种传世玉器拿起来对着自然光斜看,就会发现那层包浆看不见了。 现在也有人研究出来了水晶海绵,用这东西手工慢慢擦出来的玉器,包浆老道浑厚。 但要是拿到屋外自然光下斜着看上一眼,那就露馅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材料。 青海料在八十年代才被发现,也就这两年稍微贵了点,头七八年都是不值钱的。 好点的料也不过几十块一斤,那时候的玉价和现在猪肉的价格差不多。 要想在玉器上形成这种传世干透淡的包浆,基本上是清早期打底,也就是最少也不会低于三百年。 青海料八十年代才发现,那这显然就对不上了。 “岫岩玉?” “不对不对,岫岩玉虽然时间够了,但是底子没有这么干净。” “独山玉的沙枣青?” “也不对啊,独山玉都是有黑点的,这罗盘底子这么干净,一个黑点我都没看见。” “更不是翡翠,玛瑙,南阳玉和天青石了。” 当下,我看着盒子里的这张罗盘,心里有些打鼓。 这还是我头一次吃不准古代玉石的材质..... “文老板?文老板?” “想啥呢?都问你两遍了,”叶琼音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 “啊?没事没事。” “她刚才问的什么?你在说一遍,”我装作不动声色,悄悄的将皮盒盖子重新扣上。 “对这东西,我已经做了决定。” “我都没见过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 “能搞到手的话就尽量搞到手,把它带回国内再说。” 叶琼音大声复述道:“这老人问,这东西是不是来源于咱们东方的卦师!” “还有,她还问,你知不知道这东西怎么用的。” 听完了这话,我心里一琢磨,便生一计。 将这皮盒子放到床上,我故意阴沉着脸说,“你就这么告诉她。” “这东西来路不正,我看八成是阴货。” “阴货?”叶琼音皱眉问,“文老板,这阴货我咋翻译?阴货是个啥?” “额.......” 这就是语言不通带来的不方便,我想想也是,在国内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阴货,更别说在这异国他乡。 我马上就换了套说辞。 “这样,叶姑娘你这样翻译,你就说这东西是鬼货,这罗盘里面,住着恶魔!” “你顺便在帮我探探口风,就说这东西我可以帮他带走处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