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召唤再启得贤臣 高远大改练兵法-《乱世风云之巅峰三国》


    第(2/3)页

    “第一,将领本人具有指挥大军团作战的能力,并且取得过胜利;

    第二,本人打出过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并产生巨大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并取得胜利,比如淝水之战……

    第三,一生戎马生涯百战百胜,从无败绩。符合任意一点统帅都能达到96,如果三项全部满足统帅绝对破百。”

    高远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三点一点比一点难,能指挥大军团作战的人无一不是名将,不说打仗光是大队人马的统筹、后勤都是一个大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韩信一样多多益善。

    而打出著名战役的就更少了,整个2000年的历史有名有姓的经典战役绝不会超过一百个。

    百战百胜更为困难,戎马一生几十年谁能保证能一直打胜仗。骁勇如薛仁贵不也有大非川之败。

    “那虞允文是符合哪一点了?”

    “第二点,绍兴三十一年,虞允文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在主将李显忠未至的情况下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使“宋事转危为安”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与十五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为南宋续命近百年。

    史称“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如果不是因为虞允文战绩太少,统帅不会只有96,但就凭采石之战的战果以及影响就足已称得上是名将。”

    在得到虞允文这个杰出的人才后,高远不禁又开始纠结起来,到底是继续召唤还是先留着?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还是按捺住了继续召唤的冲动。以现有的人才来说,猛将有高宠,统帅有狄青,再加上即将到来能文能武的虞允文暂时够用了,也就不急于召唤了。

    已经召唤完了,高远决定去军营转转,顺便看看现在军队的练兵情况。

    “喝!喝!喝!”

    一进营门口,高远就听到了将士们的呼喊声,一众军士正在练习武艺拳脚。走了一圈下来,高远紧皱着眉头,目前的军队情况和他想象中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首先纪律性很差,根本就做不到令行禁止,其次士兵的身体素质很差,不过这个怪不得他们了,毕竟这天灾人祸的年头能有口饭就很不错了,更别提肉类蔬菜之类的,这些都保障不了身体素质怎么可能会好?最后军队的训练很成问题,耗费时间长,效果也不显著。

    正在台上组织训练的张定边注意到了高远,立马走过来道:“兄长,你怎么有空来军营了?”

    高远问道:“定边,军队一直都是这么训练的吗?”

    张定边回道:“对,一般都是上午教授拳脚功夫,下午练阵法配合之类的。”

    高远叹了一口气:“哎,与我想象的差了不少。”说完便自顾自暇的离开了这里,只留下一脸疑惑的张定边,心里却是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将练兵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

    当天夜里,高远苦思冥想想着后世先进的练兵方法,后世著名的练兵大家戚继光的方法还有各种进行过实践检验的方法,总之,能想到的全部想到了,高远正在一点一点的将这些练兵精要全部写在竹简上。

    说起这个竹简,那真的是写得太麻烦了,又笨重又不习惯,这个时代虽然蔡伦早已发明过蔡侯纸,但是这种纸张并不实用,易碎而且不容易被保存,因此这个时候的纸还没有普遍使用,人们的书写材料仍以简牍和缣帛为主。

    所以高远也是在用竹简书写,不过高远想到了以后有时间了也要将更合适的宣纸造出来,竹简书写实在是太麻烦了,又笨重而且一卷竹简也写不了几个字。

    这才写到第一部分竹简就已经用了两副了,等高远全部写完估计整个案上都得铺满了竹简,不过环境只能如此,高远也只能将就了。

    在奋笔疾书了好几个时辰之后高远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高远拿着竹简将上面的墨迹吹干,很是志得意满的欣赏着自己的著作,这可是他根据无数先贤还有后世那些先进的练兵方法所综合改良的,这些可不是纸上谈兵,这里面的每一条每一点都经历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不是那种流于书面流于形式的东西。

    虽然高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带过兵,但他作为一名后世人自然知道一支军队尤其是一支要打胜仗的军队所需要的是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