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渔具-《有机农场》
第(2/3)页
在田川的陪同下,朱大成在航大材料系见到了陆兴国教授。陆教授带他们二人观看了缠绕成型的概念机。
这是一台供演示和试验用的简单的机器,主马达驱动芯杆转动,把从布线机里出来的经过浸胶的纤维卷绕到芯杆上,而布线机在芯杆转动时左右摆动,控制纤维的缠绕角度,达到合理控制纤维方向的目的。在布线机前面,是由多个锭杆组成的合股机,能够把多股纤维合并在一起,加快加工速度,并能够把不同品种的纤维混合使用,以调节力学性能。
整台机器由一台电脑控制,通过软件可以调整各项工艺参数。
机器的速度不是太快,绕制一节一米长的鱼竿大概需要两三分钟。田川和朱大成对这台机器都很满意,机器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强度的计算公式和电脑的控制程序。如果需要提高产量,只要增加机器的数量就可以了。
看完缠绕机的演示,陆教授又带他们看了制作出来的样品。样品没有进行涂装,并不漂亮,整体呈黑色,陆教授说这是碳纤维的颜色。
4.5米的样品鱼竿的把节最粗部分只有一根小手指粗细,陆教授有些担心:太细了,不好抓握。田川笑道:“在握把处增加一个粗一些的握把套就行了。”
田川和朱大成检查了鱼竿的调性和强度,发现这支鲫鱼竿是三七调,整体有些偏硬,可以轻松挑起一瓶500克的矿泉水,而鱼竿的自身重量只有不到140克,是现在比较流行的玻璃钢竿子的三分之一,比市场上的高级碳素竿子也要轻不少,拿在手中轻如无物。在竞技钓中的优势会非常明显。
陆教授说:“其实从强度上来说还可以更轻,但是刚度就无法保证了。”
朱大成说道:“已经足够轻了,再轻的意义不大。”
回到陆教授的办公室,田川与陆教授当场签订了知识产权转让协议。因为最初并没有考虑程序控制的问题,田川在原来开发协议的基础上,给陆教授增加了十万元,作为软件开发费用。
中午,由田川做东,请陆教授的开发团队和朱大成吃了一顿饭,庆祝项目的成功。
饭后,朱大成邀请田川与自己合作进行高级鱼竿的生产,田川拒绝了。现在渔具生产的利润已经很难打动他了,而且他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这方面来。他甚至想在合适的情况下把手中饵料公司的股份转让出去。
听说田川有转让饵料公司股份的想法,朱大成来了兴趣。现在由于竞技钓法的发展,饵料公司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明显是一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于是询问田川的心理价位,田川说:“我一时也提不出一个合理的报价,还需要等我的团队评估后才能给出。你放心如果我有转让的想法,肯定会先和你联系的。”
两人按照先前约定的,田川以350万元的价格把陆教授开发的鱼竿缠绕生产工艺转让给了朱大成。一转手就赚了二百万元,田川的心情很好,这笔钱用作这次去美国旅游的费用足够了,肯定还有富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