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兄妹重逢-《风吼证道录》


    第(2/3)页

    书礼在前方转过头来看着阿水和那些人的动向,见到阿水轻而易举地将他们阻拦下来后,他稍感放心,同时也不免生出一种鄙夷之心。

    他们,是那些族老生怕书礼半路逃跑而派来监视他的,书礼是大柱国崔铭点明要去君州的人,要是他跑了,书家就没法交代了。

    可这些人压根不知道,书礼为什么会回到书家。

    书家对书礼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小时候接触并修炼天地圣心决的那一刻起,便在不断地教会他儒家正道,培养他的浩然正气。

    这种正气不是像书家的许多人一样,用来专门提升修炼的物质,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

    这种精神支撑着他的宏愿和理想,他脱离书家遁入空门,虽然修炼佛门功法,可这种正气精神不但没有泯灭,反而更加充实厚重。

    后来经历的那么多事,他更加明白了,这种精神正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随着他的眼界和心胸更加宽广,能够容纳的事物和思想也就越多。

    他意识到,这种精神和佛门的理念并不冲突,儒家的这种正气精神,历经岁月打磨,蕴养和转化成了他的气节和尊严!

    他回到书家,是报答书家,报恩父亲的最后一件事。

    他答应了父亲此时,在他的心中便许下了承诺。

    这种承诺便是君子一诺,这种深入他灵魂的烙印正是他从小孕育的正气精神的体现,他绝不会背叛他许下的承诺。

    所以他才会等待一个时机,返回一风旁边,在这之前,他绝不会私逃而跑,因为这承诺关乎他心底不可动摇的气节和尊严!

    这是他从书家继承得到的最好的东西,也是回报一生正义的父亲最好的方式。

    这些人,这些弟子和族老,永远只盯着儒家那些部分思想给他们带来仕途官宦场中的权势欢愉,当他们深入欲壑纵横的权势场时,便会将更多意义更加深刻的、力量更加庞大的儒家思想抛却一旁,连忠孝廉耻都会成为嘴上的一口唾沫,张嘴就来,随口便抛弃在路旁。

    他们现在不懂,以后也更加不懂,儒家精神的真正内涵和其中的气节和尊严。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这是他们永远不懂,更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

    书礼在佛道如此艰难的时候,依然记得自己和火猴师兄说过的话,立下的宏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