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四十九回 时代因素-《我本三国一路人》


    第(2/3)页

    蔡琰道:“康成先生真是老当益壮,八十多岁的人了,每日里仍笔耕不倦。义浩,既然你这两天难得能有点空闲,不妨就去拜会一下吧。”

    陆仁心说我是得去一趟。老曹那头称公在即,我这里还得请人郑老爷子动笔写份骂老曹的檄文来着。不过还是那句话,也就是骂一骂,表明一下陆仁这边的立场而已。该做的生意,陆仁还是会和老曹做。特别是老曹这次伐吴又是无功而返,肯定会进一步的意识到水军舰船的重要性,陆仁手里可有一批半退役状态的舰船想卖出去……

    ————————————————————

    这时的中原内陆到底是个什么局面?

    北方在斗,不过是官场上的文斗,是老曹与一些士人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虽然没有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可是流的血却也绝对不少。老曹这会儿其实还只是走在班师回朝的路上,却已经在盘算着要拿哪些人开刀问斩的事情了。

    不过老曹这会儿也很郁闷,就是因为称公的事,他已经丢失了荀彧和荀攸这二荀。别人或许不清楚,但老曹能不清楚这二荀的厉害?特别是在荀彧走了之后,老曹猛然感觉到自己的后方似乎没有人能够帮他坐镇看家。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仔细的查阅一下相关的史料记载就不难发现自从荀彧死后,老曹对外的军事行动从来就不敢持续太长的时间,往往是活没有完全干完就急匆匆的班师回朝,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老曹在攻下汉中之后,明明可以一鼓作气的去拿下蜀地,刘晔和司马懿也一再的苦劝老曹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老曹却来了一句“既得陇,复望蜀乎”就撤军了。

    对此刘备手下的法正就指出老曹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不敢打的原因就是“此非其智力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说白了就是老曹的老窝没人帮老曹镇着,老曹在外用兵的时候因此不敢整得太久。而这种事情在荀彧仍在的时候,老曹从来就没有担心过。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太过夸大荀彧的作用,老曹会形成这样的一个局面,还有着其他许许多多的原因。但不管怎么样,老曹现在很郁闷却是假不了的。

    荆州这里,诸葛亮与周瑜之间也斗了个不亦乐乎。只不过这二位都是聪明人,而且还有个陆仁夹在双方之间玩点小手脚,所以诸葛亮和周瑜都不会来明的,只是在背地里你阴我一招,我坑你一下,看看谁先露出破绽。

    而这二位的局面就像是下象棋,真正高手之间的过招,对方任何一个棋子都是不能乱吃的,因为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一个看起来可以吃掉的棋子,会引发出全盘的连锁变动。你吃掉了对方的一个兵,对方的炮就上来了;你再嗑掉对方的炮,对方的马接踵而至;你再拼掉对方的马,对方的车又紧随其后;然后再拼……拼啥拼啊?人家的主力杀奔你的老帅老将这里来了好不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