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大智若愚嘛-《宋末终结者》
第(2/3)页
毕竟能最后高中进士的三年大宋上下不过几百人而已。
而作为沿边的陕西诸路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的读书人对此没有太大的奢望,不过识字、会筹算,识得进退,也可以当个小吏吧,就是小吏不可得,到了一些商家或是一些地主富户家也可以谋个差事,总算有一技傍身,因此筹算在延溪学堂乃是大课。
筹算古今同一,都是先生讲个例题,告诉学生们算法,然后出两道题,让学生们自己解题,这次也是如此。
当学生们开始做起题,刘越也就轻松起来了,判题相比讲解那是轻松多了。
刘越手拿折扇负手在教室里溜溜达达的看学生们解题,然后,然后就在张环那里停下了。
这次出题,有一个就是刘越夫人的一个家庭开支流水账,不难,但是很繁杂,筹算起来特别容易出错,其实这种题就是在繁琐上难为人,考验学生的定力和耐性,一个不耐烦就出错。
学生们正在用长长短短的小木棍样式的算筹比划着记录着,一一汇总,但是还是出错,他已经为几个学生指出了错漏。
但是张环身前根本没有一堆算筹,而是一个珠盘,这个珠盘通体红色,四四方方,上面两排圆珠,下面五排圆珠,而张环的手指不断拨动着,圆珠和四框相撞发出清晰的声音。
刘越不知道这个是什么,但是却知道也是算筹一类的,但是比算筹快的多,因为他只是站了会儿,张环已经竖起算盘啪的一下结束了。
刘越一看四道题得出的数字,没有一个错漏,都对了。
刘越震惊了,
“张环,我来问你,这个珠盘是什么,”
“回先生,这是弟子做出来的,弟子取名为算盘,用法是这样的,”
张环手脚麻利的用这个算盘把四道题重新算了一遍,过程讲解的非常到位,刘越听懂了大半,接着他不断提问,怎么用这个算盘。
然后,然后刘山长就陷进去了,他顾不得看其他的学生,他把自己的所谓教案拿过来,那里可是有着百来道筹算题的,他在张环的帮助下用这个算盘一一计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