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大出风头-《学霸的战争》


    第(2/3)页

    孙诚点点头“是的,邓教授,我是孙诚!”

    他倒是不奇怪邓昌林还能记起自己来,因为前几年在邓昌林的讲堂上,孙诚曾就苏联心、美国心、英国心与国产心的问题跟他有过一次激烈的讨论。

    邓昌林看了看他,突然笑了起来,“我记起来了,你这小子性子还挺倔的。怎么样,现在还认为苏式发动机比英美式更合适咱大明吗?”

    前几年在一堂课上,讲到了国产发动机近十几年来因为人才青黄不接的关系,同时有些材料技术迟迟不能突破,导致国发出现了被美苏英越甩越远的趋势。

    二代机时代里,大明与苏联、美利坚及英国的大推、小推只有半代差距,而中推几乎是并驾齐驱的。

    但到了三代机的时代里,已经被甩开了将近一代的差距。

    再到了近年来,连大明赖以为豪的中推,都被甩出了一线队。

    四代机还未起飞就患上了心脏病,国产大推技术迟迟不能成熟。

    偏偏环视大明四周,西北有苏联、东北有外辽伪后金国,东边有高丽、升阳,西南有天竺,南边近年来东盟几个国家也在到处跳,有着极其严峻的海空防御形势。

    兵部早年不得不从军费中咬牙挤出一部分来,自美利坚购买那被阉割后还要加上各种条件跟限制的100早期款的发动机。

    虽说,用去了十数年的时间,大明差不多已经能自己生产100了,但无论寿命还是性能,别说要与传说中的110相提并论,就连都比美军自己都嫌弃的110129也差了一线。

    就这,在西元2008年的第四次琉球危机时,大明四架金雕仍惨遭升阳国的一架型号未知的古怪战机上演高位骑身秀,说是丢尽了脸皮也不为过。

    所以,在之前邓昌林的课上,他就很是感慨的表示过,大明在国发技术陷入僵局的现在,很有必再从欧美引进一款先进的发动机。

    孙诚则与他意见恰恰相反,他反而对技艺粗糙、生产工艺也相对更适合大明的苏式发动机比较看好,所以提出大明完全可以趁近几年来苏联的经济衰退,以利相诱,尝试看看能不能从苏联弄到一些先进航发甚至技术。

    一听到邓昌林提到此事,孙诚不免微楞。

    碍于徐东村的存在,他只是微微一笑既没有反驳也没有承认,算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回避方式了。

    邓昌林显然读懂了他的意思,笑骂了一声“小滑头!”

    却又转身看向了徐东林,指着他说道“你这人脾气是臭了点,眼光倒是不错,又给你碰到个好苗子!”

    徐东林得意昂了昂脑袋,拉着孙诚在他旁边坐了下来后,就把腋下夹着的文件袋递给了他。

    “老师,这是?”孙诚还没反应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