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粗人-《神皇纪元》


    第(2/3)页

    看到这些,萧云鹤只能在心中苦笑。

    大齐军队出征,有几个既定的规矩。

    如果是皇帝派出的军队参加重要战役,首先要让太仆占卜,然后皇帝、将军斋戒三日,在庙堂之上告之于皇室祖先。

    然后择个吉日良辰,由皇帝在太庙赐予领军大将一副“斧铖”

    ,祭拜天地神明祖先,这才能够出征。

    现在看来,这一切都只能从从俭了。

    斋戒三日,等这几天几万人吃下来,军粮消耗可不是个小数目。

    告之于太庙,也只能临时建这样一个地方代替。

    祖宗太庙,还在长安叛军的手里呢……不久,皇帝老头摆着銮驾,带着文武百官出来了。

    众军自然是高呼万岁。

    老头表情也挺严肃的,穿着整齐的衮服龙袍,戴着一顶十二珠帘皇冠,带着文武百官拜在了这个临时庙堂之前,三叩九拜一丝不苟。

    萧云鹤无奈也只能跟着拜,心里却是一阵哭笑不得:告什么祖先,老子就在你眼前,不肖子孙!

    老祖宗现在要亲自去帮你收复河山了。

    叩拜完毕后,皇帝老头将萧云鹤唤到了跟前,对他说道:“汉王,今日卯时三刻是吉时,朕准你领军出征。此次战役,事关社稷安危天下存亡,朕祝你旗开得胜,立下不世功勋。”

    说罢,连敬了萧云鹤三杯酒。

    萧云鹤一一接过酒喝下。

    老头又拿来一杆铖,郑重的递到萧云鹤面前:“从此以往,上至于天,将军制之!”

    萧云鹤神色肃然,郑重接过了铖。

    老头又拿来一柄斧递到萧云鹤面前:“从此以往,下至于泉,将军制之。”

    萧云鹤自然是又接了过来,心里忍不住感慨万千……几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出征的仪式居然始终没有改变,连说的语句也一字不差。

    当年,大齐历代的皇帝们,无数次的亲手将斧铖交给出征的将军们,……今天,已经轮到自己,站在这无数名将曾经站立的地方,接过那曾经过无数先人传递的斧铖,听着台上念叨着这些词句……仪式算是完成了。

    萧云鹤走出临时太庙,高高扬起手中的斧铖。

    叶怀光、叶晟、楚彦等将,和万余士卒,齐齐高呼:“大齐必胜!”

    拂晓的宁静,已被一股狂浪般的呼喊完全打破。

    响彻天际的呼声,仿佛就要将启明星震落下来。

    萧云鹤走到点将台前,站于一侧。

    老头拿起一面三爪金龙的叶字帅旗,亲手递到萧云鹤的手上,不无慈厚的说道:“谊儿,此行要多加小心。刀剑无眼,水火无情,行军在外,多多保重。”

    萧云鹤接过了帅旗,凌神看了老头几眼,恍惚间,却又感觉眼前的这个人,不是那么讨厌。

    但联想到他的所作所为,对于皇帝这个身份来说,他又实在是太不入流、太惹人生气了。

    罢了,暂时不要想这些。

    萧云鹤谢过了皇帝,将帅旗交予高固,让他掌着帅旗,时时跟在了自己身侧。

    然后,皇帝和大臣等人,则是远远退到了点将台后。

    萧云鹤站在台前,一手支腰,一手握着剑柄,举目看了一眼这万余健儿。

    “大元帅令!”

    萧云鹤镇定心神,鼓足了中气沉声一喝。

    叶怀光、叶晟、楚彦带着数十名大小将校,齐齐站到了萧云鹤身前,拱手一拜,齐声应诺。

    “副帅叶怀光,总督粮草,统衔左军和左虞候军;副帅楚彦,总监军器马匹,统衔右军和右虞候军。”

    “是!”

    二将上前,接过了分派的将旗。

    “前锋兵马使叶晟,总督前部先锋三千铁骑在前开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胆敢阻挡大军者,先斩后奏杀无赦!”

    “是!”

    叶晟精神抖擞,上前接过将旗。

    萧云鹤看了看这三员大将,个个英武不凡,果然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心中暗自满意。

    “野诗良辅,统率后部步兵,监督粮草辎重押运,保证后勤供给。”

    萧云鹤拿出了一面旗来。

    早已在一旁摩拳擦掌的野诗良辅不由得一下愣住了,呐呐道:“啊?等了半天给俺这么个差事,当伙夫啊?”

    “休得多言!军中岂能儿戏,再敢啰嗦,军法处置!”

    萧云鹤猛一瞪眼,沉声大喝。

    吓得野诗良辅愕然一愣,只得上前接过了将旗,灰溜溜的退到了一边。

    “本帅自领中军。高固,执掌帅旗,跟随本帅左右,是为帐前护卫使。十六名红衣刀斧手、三十二中候、四十八信使,时刻跟在本帅身边待命。”

    萧云鹤看了一眼众军,高声说道:“全军七部,按列而行,大小将佐,各司其职。若有懈怠玩忽职守,军法从严惩处。左、右虞候斥候营,不论白天黑夜,每隔一个时辰派出一轮斥候在前斥探,是为大军耳目。粮草辎重军器马匹,无论将卒都要妥善保管爱护。军中大小一切事由,均按军令军纪从严要求,决不容情。众军,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

    众人齐呼。

    萧云鹤沉眉一拧,猛一挥手:“出发!”

    顿时,巨大的军鼓敲响,粗长的金角呜呜吹起,震得人一阵心中发颤,威势赫然。

    叶晟白马银枪不输少年,匹马当先沉声一喝:“前部先锋,出发!”

    三千铁骑齐齐奔动,大地都为之颤抖起来,气势如虹。

    若大的烟尘瞬时被他们扔在了身后,天地间一阵苍茫。

    萧云鹤翻身骑上了青骓马,对着身后的皇帝一众人等遥遥拱手行了一记军礼,大声一喝——“驾!”

    青骓马长声嘶叫,奋蹄飞奔起来。

    万余大军齐齐开动,进东南而去。

    老头远远看着那个金甲红袍英武不凡的汉王一位将军,忍不住喃喃自语道:果然是畅晓军事,点兵发将轻车熟路,布局安排一丝不苟。

    连叶怀光、楚彦和叶晟那样的宿将,都甘心在他手下俯首听命。

    太子要是也有这份能耐,那该多好……当天傍晚,大军开抵咸阳县,与叶怀光的朔方军成功会师。

    叶怀光二话不说,将自己手下的兵马,全部均匀分配到了七军当中,让萧云鹤统一指派,自己只统辖左军和左虞候军。

    叶晟和楚彦最初还有些担心,怕一向拥兵自重的叶怀光不肯分派出兵权来。

    现在看来,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了。

    叶怀光这个心气气傲的沙场宿将,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信任了一个相识日短的汉王一位将军,这不得不让他们惊奇。

    朔方军训练有素,极短的时间内就陆续搬迁到了指定军寨,扎营安马,一切井井有条。

    一只万余人的队伍,瞬间扩充到了四万人。

    计划要两三天才完成的编制工作,居然在一夜之间就告完毕。

    由此也可见,叶怀光治军,的确有些真本事。

    第二天的清晨,一夜劳顿的大军并没有耽误训练。

    各方将领率领着本部的兵马,在营地之内进行了日常的训练。

    忙了一夜没合眼的萧云鹤,四处观看了大军的操练情况,算是对手下的这批兵马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不得不说,时隔一百多年后,大齐的军队还是发生了下些变化。

    装备更加优良了,训练也更加合理。

    而且现在的士兵都是雇佣军,是职业军人,比起初唐时‘闲时为农战时为军’的府兵来说,个人战斗力要强上几分。

    只不过,萧云鹤仍然隐隐感觉,这支队伍差一股精神头,少了一些凶悍之气,或者说霸气。

    这种底气,跟国家的命脉是紧密相连的。

    现在国运不济朝纲失统,当兵的人也难免有些心中惶惶意志不坚,没有贞观时那种超强的凝聚力和必胜的信念。

    萧云鹤清楚,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

    一个军队的精神面貌,首先取决于国家的富强开明与否。

    其次就是受将帅的能力与人格影响。

    相比而言,叶怀光手下的兵,更像是一群来自荒野的恶狼,而叶晟的兵,则显得更加内敛而守规矩,像是豢养的猎狗。

    二者相拼起来或许难分高下,但精神头儿却是明显的不同,各有各的妙处和缺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