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整旧河山-《神皇纪元》


    第(3/3)页

    其实,以李怀光的性子,只要还爬得动,没理由不跟着去国都。

    萧云鹤也正准备花费许多的力气来劝服他留在高陵养伤。

    不料,他却自己主动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萧云鹤感觉到了一个信号:李怀光,这是在向自己正式移交兵权了!

    之前朔方军与神策军的合编与重组,最多只是表面上的。

    军令下达下来,那些朔方的将领们,还是要看李怀光的眼色行事。

    到如今,李怀光自己主动的要去改变这一现状了。

    就从他献义子、献大将开始,他要将自己手上的这支朔方军、他死活也不肯松手的命根子,拱手献给萧云鹤!

    徐庭光不傻,清楚的感受到了李怀光的用意。

    他不由得在心中轻叹了一声,拜伏到了萧云鹤身前:“末将徐庭光,拜见汉王大人!”

    “起来。”

    萧云鹤让徐庭光起了身,又和徐庭光、石演芬一起对饮了一杯,心中一阵澎湃起来,喃喃的想道:李怀光,我的确曾经有意的利用你、拉拢你,想打你手中这支朔方铁骑的主意。

    可没想到,你外面粗悍,内心也是这样一个多情仗义、知恩图报的性情中人。

    你这样的朋友,算是对了我萧云鹤的胃口了!

    当晚的欢宴,持续到了子时。

    重生后拥有了海量奇躯的萧云鹤,也喝了个大醉方休,被人抬进了军帐中。

    梦中,巍巍国都就在眼前飘摇萦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久久充斥在心中。

    两天以后,经过了休整的大军整装待命,在高陵北门外集结起来。

    李怀光抱着病躯亲来城外为萧云鹤等人饯行。

    萧云鹤和李怀光对饮一杯,然后拉着他的手说道:“好好养病,在高陵等我的好消息。有什么军务,就让石演芬处理,你多歇着。”

    李怀光肯定的点了点头:“大人安心的打仗。我虽然伤了,还是能够镇住高陵这一个弹丸小城,确保大军后方无虞。只是大人此行凶险,一定要多多保重!”

    “保重!”

    萧云鹤紧握了一下李怀光的手,翻身上马,拔剑北指--“兵发国都,大军开拔--出发!”

    帝都,国都。

    大齐的百余年基业,在此一脉传承,天下第一城。

    国都城东西横跨二十里,南北纵横十八里。

    北面便是天下核心的大齐皇城,太极宫与大明宫,自是人间第一奢华所在。

    除此之外,东、西、南三南,各有三门,城墙高达两丈,厚三到七丈不等。

    城中有南北大街十一条,东西大街十四条,以宽逾百步(一百五十米)的朱雀街为轴,整齐对衬,里坊布局宛如棋盘。

    在大齐天宝年间鼎盛时期,人口曾达到惊人的一百八十万。

    曾几何时,这里就是人间天堂。

    大齐国威远扬四海,万国拱伏齐来朝拜。

    车水马龙人潮澎湃,极尽人间之繁荣奢华。

    无论是贞观,还是开元、天宝,这里近乎于奢靡的繁荣,令九州四海诸方蛮夷们摇头咋舌。

    诸国子民以能到国都一游而大慰平生,以定居国都当作毕生荣耀。

    可如今,那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只剩眼前这一派萧条与冷清。

    国都九门紧紧关闭,再看不到络绎不绝的行人车马。

    城头之上兵戈林立弓箭并举,空气中也弥漫着紧张与肃杀的气息。

    各个里坊街市里,百姓们紧闭门窗几乎没人敢出门,一队队荷甲执枪的士卒,紧张的往来奔走巡哨。

    连马匹的叫声,也透出许多的惊慌。

    昔日人流如鲫繁华似锦的西市大街上,商铺行市尽皆关门。

    偶有几个百姓路过,也是缩着脖子加快脚步,如丧家之犬逃一般的蹿走。

    傍晚时分,一阵冷冽的秋风呼啸苍穹。

    带着关外特有的那种干涩与萧瑟,让这座帝都古城更添了几份衰败与腐朽的气息。

    如血的残阳洒在巍巍的国都城头,仿佛是要告诉人们,这里的每一寸地方,都曾饱浸鲜血。

    若非是战乱,这座雍荣的大都市,再如何萧条,也不会是如今这般景象。

    乱世一到来,百姓不如狗。

    往日的宁静与祥和再也无处寻觅。

    若能苟且逃得一命,已是莫大的幸运。

    数月前,乱世草头王朱泚祖坟上冒青烟行了大运,趁一阵兵乱捡了个大便宜霸占了龙阙;到如今,城外又来了大批的人马,肯定又是来争抢的。

    百姓们一阵惶恐,不知道这一轮征战下来,他们日后的生活,又将变成什么样子。

    萧云鹤已经到了国都以南的明德门前。

    骑在马上,听着耳边猎猎作响的战旗,静静看着眼前这座城池。

    恍如隔世……仿佛只在一闭眼间,百年已逝。

    昔日的繁华与庶富,就这样流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么?

    入眼所见,尽是血腥与屠杀,腐朽与没落。

    他不知道国都城中的百姓现在过得如何,也不知道那些惨死的李家龙子龙孙,尸身可有人收殓。

    他只看到,眼前的城头上,密布了一脸狰狞冷笑的叛卒。

    他们提着刀枪拉着弓箭对着自己--大齐的开国皇帝,萧云鹤!

    再如何镇定,此刻的他,心中也不免一阵纷乱。

    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他是在愤怒、伤感还是失落。

    “大帅。”

    李晟拍马上前几步,拱手说道,“看来朱泚早有准备,防备甚严。我军刚刚行军远来,不宜急攻进取。不如暂且扎下营寨,从长计议?”

    “嗯……”

    萧云鹤回过神来,转头对楚彦说道,“楚彦,你与徐庭光带三万朔方主力大部,移师到国都西面的春明、通化二门外十五里驻扎。李晟,你带余部神策军人马,在城南的安化、明德、启夏门外十五里处多扎营寨。每天增加一千顶营帐,迷惑朱泚。”

    “是!”

    众将领命,各自带领人马奔开了。

    萧云鹤仍然驻马不行,呆呆的看着国都城。

    宋良臣和高固带着那二十六个汉王府近卫,静静的跟在他身后。

    须臾间,身后的四万余人马有条不紊的散了去。

    国都城头上如临大军的叛军顿时齐齐的长吁了一口气,好些人拉着弓箭手都要发酸了,这时才敢松了手气收起了弓箭。

    萧云鹤的心中,越发的无法平静。

    他掀起腰间的护甲,‘哧拉’一声撕下了内衬衣物上的一片白布。

    众人大惑不解,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萧云鹤抬头看了城头上一眼,脸上露出许多悲愤与憎恨的神色,一口咬破自己的手指,在那块白布上写下了几个血红大字。

    “弓箭!”

    萧云鹤一伸手,一张黄杨大弓入手。

    取一枚箭,将那匹白布绑缚于上。

    然后从喉间发出了一声咆哮,策马奔腾上前。

    城头上的叛军顿时一阵惊讶,不知道这个敌军大将匹马单枪的冲上前来要干什么。

    两丈多高的城楼莫非还想飞上来么?

    转眼间,萧云鹤人马已到城墙之下,拈弓上箭张臂射出,流星追月的一箭,直插上了城头的战鼓之上。

    ‘嗡’的一声闷响,那面鼓被击了个穿,叛军将卒发出惊呼,个个一阵后怕--好张狂、霸道的一箭!

    萧云鹤胸中那股怒怨,这才仿佛消退了一点,拍马飘然而去,身后二十八骑紧紧跟随。

    城头上的一批叛军将卒,都疑惑的看着这个奇怪的人,议论纷纷。

    待取出那枚箭以后,众人更是一阵惊愕万分,不由自主的从心中生出一阵寒意--那是一份用鲜血写下的战书。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却透出一股铺天盖地的强横霸气:还我河山!

    朱泚抱定了死守的决心,就是在萧云鹤的大军安营扎寨的时候,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来骚扰。

    国都城头上的弓箭手,却是越来越多了。

    萧云鹤将行军帅帐扎在了春明门外的营寨中,高高的升起了李字帅旗,让其随风招展。

    稍后,他命人将南门军屯里的李晟请了过来,叫上了楚彦,三人一起商议攻取国都的大计。

    李晟说道:“大帅,末将有一分不解,还望大帅点拨。如今我军要攻打国都,最好是能够集中兵力攻打一点。大帅却为何让末将带领神策军,驻扎于南门?神策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攻城能力历来不弱。如今被分流出去,对大军整体来说,算是一个损失。”

    “问得好。”

    萧云鹤说道,“先前我们说过了,国都城池坚厚,极难攻打。加上朱泚兵马比我们多,更是增加了难度。如果我们合力攻取一点,朱泚也势必将大部分兵力集中到一点上与我们抗衡。这样一算起来,最不划算的还是我们。如今我让你带一万人马驻扎在南门,虚实难辨,朱泚无论如何,也不敢抽调南门的兵力到西门来布防。这样一来,我们反而能够争取到一些局部优势。以少部神策军牵制朱泚一半的注意力,这是不是很划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