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2023年,联合国正式确认了太阳危机的存在。 为此2030年,地球联合政府UEG成立。 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协调全球资源,带领全人类摸索自救方法。 既然是摸索,那就说明当时还没有一个完美的应对方案,于是不同的人出于自己的利益提出了各种各样应对的方法。 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 获得满屏赞誉的时候,拍摄现场,另外一位“首长”说了起来。 “一是抛弃肉体的数字生命计划,二是逃离地球的方舟计划,三是带着地球逃去其它星系的移山计划。” 张麟颔首,面容沉重的聆听。 “首长”不停道:“人类的消极派认为,当地球面临毁灭,肯定在劫难逃。 于是他们主张放弃肉体,放弃逃亡。 他们提出的方案是将人的意识或者记忆剥离出来,储存在网络或者服务器中,从而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永生,再由飞船带出太阳系。 其实人类在得知末日危机之前,就已经初步攻克了数字生命技术,可以让一个濒死的志愿者存活一分钟。 但一直没有大规模的使用。 而太阳危机给了极力推崇该技术的科学家一个机会,意图让数字生命技术大行其道。 但是联合政府并不同意这个计划。 一是伦理问题,二是因为一旦数字永生成为可能,必然会引起现实世界中劳动力丧失。 所以联合政府在2037年,明令禁止了数字生命技术。 不过有一小撮人,仍然在暗地里悄悄尝试。 和消极派的悲观不同,联合政府主张积极应对灾难。 但在应对方法上又分成了飞船派和地球派。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是拯救一部分人?还是拯救全人类?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也是这次冲突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米国为首的飞船派认为,应对太阳危机最好的办法是建造星际飞船,然后坐上飞船跑路。 从理论上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自救方法,就像他们拍的《2012》。 但不幸的是,这个计划却在今年宣告失败了!” 想了想,张麟提问道:“方舟空间站坠落?” 郑重点头,“首长”解释说道:“对,高度达到9万公里的太空电梯,是往返于地月之间的重要枢纽。” 听到[太空电梯]四个字,不少科幻迷眼前一亮。 太空电梯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95年,俄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首次提出了这个设想。 他设想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立一个“天梯”,用以运输人员和物资。 随着这个设想提出,后来不少科幻作品都在进行相关创作。 大刘的系列作品里,可联想到汪淼汪教授。 若是使用他研究的纳米材料,太空电梯倒是可以成型。 科幻迷们畅想连连,前世看过球二太空电梯名场面的张麟,思绪更是纷飞。 他由衷觉得,这部电影没在电影院看是巨大的损失。 毫不客气的说,在电影院里看这段时,他直接喘不上来气。 就是教官在说”人类最高建筑”那里,刚好是电影最高潮的时候,就跟自己坐战斗机一直爬升一直向上那种激动一样,刚看时激动振奋的直掉眼泪。 当时在电影院看完这段,他第一反应就是光这段就值回票价了,剩下都是白嫖的。 太空电梯真的是看一次爽一次,一直看一直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