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特别是当张麟隆重介绍他时,更印证了观众心目中的想象。 接下来张麟询问他生平破过哪些大案,张警官口吻平和,随口就讲出一个曲折离奇的重案故事时,听者很容易就被镇住,暗自心惊面前的老刑警究竟破过多少大案。 人们知道,这样的气质是扮不出来的。 之后在其的讲述中,所有人知道,在张自飞近30年警龄中,有一大半时间奔走在命案侦破第一线。 担任江北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后,更是交出了连续10年命案百分之百侦破的答卷,被刑警队的同事戏称为“命案神探”。 张自飞对这样的“神探”设定却是一笑了之。 “哪有什么神探,又不是拍电视剧。” 他说,侦破命案是替死者发声,即使错综复杂、千头万绪也要寻找线索。 办案没有神乎其技,能不能破案,靠的是刑警做大量工作,从海量的物件中,找出蛛丝马迹。 张自飞1991年毕业于川省人民警察学校公安专业,除了从警初期,他在忠县担任过派出所民警,1998年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刑警生涯。 从忠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重案中队民警到JB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 20多年来,他破获的重案、命案一双手都数不过来。 2014年5月,江北警方接到一起报警,某公租房工地工人马某下落不明,他所居住的宿舍门窗完好,室内物品摆放有序,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张自飞了解案情后,立即布置警力开展侦查,对马某的社会关系进行深入调查。 然而一个细节,引起了张自飞的注意。 原来,答应来公安机关接受询问的聂某一直未出现,且手机关机。 这是巧合吗? 结合现场走访等探查情况,张自飞做判断——马某很可能已经遇害。 案件也许要朝着绑架杀人重案的方向进一步调查,聂某、孙某有重大嫌疑。 张自飞带领办案民警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专案民警辗转川渝两地将嫌疑人抓获归案。 经审讯,两名嫌疑人交代了犯罪过程。 原来,嫌疑人聂某系马某工地包工头,因经营不善萌生绑架他人勒索钱财的念头,并邀约其同学孙某来渝共同作案。 在对工地多次踩点后,当年5月16日17时,聂某、孙某潜入马某公租房内,将马某骗到车上,抢走马某身上现金2000元、手机一部,因潜回马某房中取银行卡未果,便将马某杀害。 嫌疑人招供,证据确凿,案件算是否就算完结了呢? 还没有完。 张自飞发现,当时在辖区内发生了另外几起抢劫案,案件作案者的体态特征均是一胖、一瘦; 一高一矮,与这起绑架杀人案的嫌疑人体态不谋而合,是不是也是这两人作案呢? 随后,张自飞在短时间内再次突破了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两名嫌疑人也交代了他们在渝中、江北、两江、达州等多地实施抢劫的犯罪事实。 在刑侦一线近30年,张自飞说,自己能不断破获命案,刑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功不可没。 有了新技术,以前找不到的线索,现在能找; 以前破不了的案子,现在能破。 甚至有人认为警察破案靠“两条腿”已经过时了,技术才是解开案件谜题的关键。 张自飞却明白:“技术只是辅助工具,破案要靠的还是人,是经验和态度!” 他一口气给观众们举了很多例子。 有一次,辖区发生凶案,嫌疑人身份很快被锁定,但却跑得无影无踪,查无可查。 “科技手段失效了怎么办?没有过硬的侦查分析能力,不是只能干瞪眼?” 张自飞迅速组织警力摸排了嫌疑人的全部关系,断定其极有可能逃至崇庆某区县,并预判其下一步极有可能潜逃至川省。 “坐火车、坐大巴要身份证,他不敢!” 随后,张自飞连夜前往该区县布控,熬更守夜地排查所有可疑的车站、旅馆,通宵未合眼,但仍未得到有效线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