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声望-《临夏》


    第(2/3)页

    “前后一个多月,除去种种,净利润一千八百多两银子,这么多?我没记错,当初投入也才五百两银子吧?”蒲知府看了,都是惊讶道。

    蒲知府举例:“你看李太白,得罪皇帝,不也仅仅是赐金放还?纵使后来附逆,不也同样没判死么?”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方临伱须知,一个行业做到顶尖,也可打破世俗藩篱。声望声望,名声达到一定程度,也是有力量的。”

    名声大到一定程度,没人会轻易弄你,相当于获得了一张另类的免死金牌。毕竟,一个青史留名的人,你给弄死了,史书之上,是要遗臭万年的,子子孙孙都要被人鄙视、看不起。如秦桧,史书上比他更十恶不赦之人,有没有?当然有,但就因为岳飞,后世名声如何?某段时间,世人甚至羞为姓‘秦’。

    这个时代,重视宗族,重视名声,万不得已,不到你死我活,绝对不会有人杀他,皇帝都不会!

    不仅如此,巨大名望,也是接触更高圈子垫脚石。其中种种好处,不言而喻,可以说,随着《三国》传遍大江南北,方临将成为无冕之王,去到何处都会被高看一眼,一定程度上说,获得不逊色于举人、进士的社会地位。

    ……

    蒲知府之后,方临去寻董祖诰,一番对利润惊讶,自不必说,两人坐下喝茶畅谈。

    “方兄一本《三国演义》,可是闹出好大的动静,我听闻,城中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黄发小儿,无不知《三国演义》;茶馆酒肆中,某些酒鬼喝醉了,效仿桃园三结义,出门拉着人,当场拜把子的;甚至,听说《三国演义》都传至宫中,陛下看之甚喜,都是方兄的书迷呐!”

    董祖诰最后一句,压低了声音。

    这事蒲知府大概也有所风闻,但毕竟是官场众人,涉及宫闱,不太好妄议;而董祖诰就没有此顾虑了,另外,也是两人感情大于利益,关系相对更进一步,因而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两人闲聊一番,方临说了后续店中经营计划。

    “今年闰八月,不然秋闱也已过了,如今秋闱即将开始,我要去赴考乡试,店中还要方兄多多担待,任何举措我都支持。”

    “那我就提前祝董兄金榜题名了。”

    ……

    辞别董祖诰,方临又去找徐阔老,路上,恰逢中午从学堂回去吃饭的徐贤文,两人一同过去。

    “方哥,你不知道,你的《三国演义》我们夫子都看,今日,我们夫子还在课上讲了你的《临江仙》……方哥,你真真厉害!”徐贤文说着,小脸上满是崇拜的表情。

    “你小子给我拍马屁,准没好事,说吧,这次求我什么?”方临都摸准他的脉了。

    “嘿嘿,我答应了同窗,请你给书签名……”

    “多少本?”

    “三十本。”

    “还好,多亏你们学堂没有三百、三千个学生。”

    ……

    来到徐家,徐阔老热情迎来,方临丢下小屁孩儿,两人一同喝酒。

    “方老弟啊,你不知道,道上的人都在传,就冲你《三国演义》中关二爷这角儿,以后谁见了你都得客客气气。”徐阔老哈哈大笑道。

    方临听了也觉得好笑,暗想:‘等将来,第三部写死关二爷,那我就该挨打了是吧?’

    他将账本给徐阔老过目,并还上先前店中无息借贷的三百两银子。
    第(2/3)页